爱是病吗?
近读多丽丝·莱辛(诺贝尔文学奖得主)《天黑前的夏天》,小说写的是一位45岁的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凯特遭遇中年危机,对自己的一生全面质疑。在经历了完美的爱情、婚姻、生养了四个孩子的标准家庭主妇生涯之后,她对自己的人生发生了深刻的怀疑,尝试了家外工作和不成功的婚外恋情以及离家单独居住,思索自己的人生境况,可是,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归家庭。她有个邻居玛丽,跟她虽然是形影不离的好友,生活姿态却完全不同。她并不像凯特那样在乎丈夫子女,总是打扮得很入时,情人不断线。她从来不知道爱情为何物,婚后不久即与第三人发生婚外性关系,仅仅因为喜欢性。丈夫开始受不了她,离了婚,后又复婚,最终就那么接纳了她。
小说中对爱情的质疑很有意思。凯特有这样的沉思和独白:“爱情、责任、恋爱,还有失恋、有爱心、举止得体、懂规矩。这些是病。是的,有时我觉得所有这些都是病。”“这很可能就是未来的性观念,浪漫爱情、渴望想念、绝望情绪全被放逐到精神失常的过去。”
小说提出的一个重要判断是:浪漫爱情将进入过去式,它不仅是一件过时陈旧的事情,而且是精神失常的表现。这是未来人们的看法吗?这是残酷的事实吗?
凯特和玛丽,两个女人代表两种观念,两种人生追求。前者是以爱为性,性爱结合;后者是以性为爱,有性无爱。前者一向受到讴歌,后者一向遭遇批判。但是从小说塑造的玛丽这一形象来看,虽然笔墨不多,倒也真实可信。看来完全不懂爱情,不要爱情,只有性关系、婚姻关系、亲子关系的人生,也不是完全不可能,也不一定就是很糟糕很不幸的生活模式。在现实生活当中,浪漫爱情的发生率并不很高,大多数人过的就是玛丽这样的人生,难道就毫无价值或者必须受到贬低吗?如果我们不看文学艺术作品,只看芸芸众生的现实生活,就不得不承认,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只有性没有爱的。如果我们把爱定义为一种迷恋的激情,那么即使在那些发生了爱情的关系中,爱情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,会转变为既非迷恋也不激烈的柔和的亲情和友情。
那么,爱情究竟是什么呢?它是真实存在的吗?它真的如小说主人公所说只是一种病态,是精神失常的表现吗?
首先,我认为世上的确存在着被叫做爱情的这样一种迷恋的激情。它不仅存在于小说和影视作品当中,也确确实实在现实的凡夫俗子的生命之中发生过。在我对中国女性的情感和性的一项调查当中,发现了很多实例,当事人爱得神魂颠倒,死去活来,甚至有为爱自杀未遂的事例。在同性恋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爱情故事,除了爱情对象的性别与前一项研究不同,其他毫无二致。
其次,爱情的确不是常态,而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现象,但是我不愿称它为病态或者精神失常。当人陷入迷恋的激情时,他的确偏离了清明冷静的理智,他会美化对象,使爱的对象蒙上一层夸张的薄雾,自身也陷入一种微醺的状态,陶醉其中。当爱情遭到阻碍或拒绝时,其丧失理智的程度更加凸显,人的情绪失控,陷入疯狂的痛苦之中。旁观者冷眼看来,的确相当夸张,疯狂,就像精神失常。但是这种激情确确实实发生在并无精神病史的普通人当中。
再次,激情不会延续很长时间,会在关系延续了一段时间之后转化为柔情,就像熊熊烈火转化为涓涓小溪,爱情转化为亲情和友情。当然,有极少数人能够在一生中常常处在爱情之中,但是只要爱情的定义是迷恋的激情,这个人的爱情对象绝对不会始终是一个人,而是一系列不同的人,在极端情况下,也许会出现同时爱两个人的境况,无论如何,就是不会从一而终,因为对一个人可以有持续很长时间的激情,但是迷恋无论如何不会始终集中在一个人身上,只要理智恢复,就不会再沉迷,除非始终没有得到回应,那就是单恋了,也可以叫苦恋。如果一直得不到回应,爱情的喜剧会最终演化为悲剧,就像少年维特的结局。
总之,爱情是人世间稀有的、宝贵的、最富于戏剧性的经验,它不应当被视为病,但是它也绝非人生存的常态。
虐恋中短篇小说集三卷本《黑骑士的王国》李银河著
插图设计:胡晓江
购买信息:香港各大书店、香港机场五大书店有售。